• 生活奇旅
  • 生活奇旅
  • @炜晨from 竹白
  • 生活
  • 简介
  • 成功只是手段,好好生活才是目的。设计一个更健康、更富足、更明智和更有趣的生活。
  • 去订阅
收录错误? 点我反馈

文章预览

仅预览文章部分内容供参考,如需完整阅读请前往作者主页或订阅
  • 平台迁移 & 新计划
  • 朋友,你好!又有一段时间没见了,希望你一切都好。打算做一些改变:“生活奇旅” 将改名为 “无限接近”,并迁移到独立的平台:https://letters.weichen.blog/如果你使用微信订阅,请前往上面的网址用邮箱订阅,否则将不再接收更新。如果你使用邮箱订阅,什么事都不必做,你将很快收到一封邮件 :)要是你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给我发邮件:letters at weichen.blog最近有些新的想法,期待在新平台上和你分享和交流。祝好,炜晨
2024年05月03日
  • #108: 认真面对自己的问题(AMA回答)
  • 朋友,你好!上次提了一次 AMA(Ask Me Anything),拖了这么久是因为有些问题问得很模糊,但是又感觉很重要,回答的压力太大。不过后来意识到,这背后有对我的信任,我也不是要 “解答”,更多是 “交流”,所以这期试着写写想法。年届五十的中年男人,如果提升自己?年龄上我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不过最近意识到的关键是:清楚自己的问题,并且认真对待它。感觉 “提升自己” 不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因为如果自己需要提升,意味着你觉得自己不够好,或许有些不接纳自己。不一定是这样,但我们总可以反思并更接纳自己,因为接纳自己是一切深刻改变的前提。或许可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假设自己本质上足够好,你会怎么看待自己的问题?你会选择做些什么?也许,当你意识到你已经足够好,你只需要解决具体的问题,而不再纠结自己是不是需要提升。我可以粗暴地把近几年的成长追溯到开始认真对待 “如何让自己更快乐” 这个问题。那时候,工作了几年后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可以买到穷学生买不起的东西,周末想去哪里玩理论上都可以去,但却还是觉得自己不快乐。一开始的文章都关于这个,比如这篇、这篇、这篇和这篇。从这个问题出发,我开始读书、写作
2024年02月09日
  • #107: 探索决定论
  • 朋友,你好!三个月前我写了一篇关于自由意志的文章(讨论消除了自由意志的幻觉反而让人更自由),我当时更倾向于决定论的世界观。决定论,在哲学和科学领域,是指宇宙中所有事件,包括人类的决策和行动,都是因果上不可避免的。决定论意味着,在一个人做出某个决定或执行某个行动的情况下,他或她不可能做出任何其他决定或执行任何其他行动。换句话说,以下说法是不成立的:人们本来可能做出不同于实际做出的决定或行动。(Britannica)不过最近开始了解复杂系统和量子理论,我的想法有所动摇。我对这些理论的理解还很粗浅,但觉得非常有意思,也想和你分享分享。混沌的不可预测性决定论在牛顿力学下很有道理——如果我们知道系统的初始条件,比如所有例子的位置和速度,那么我们可以预测其未来行为,也可以回溯过去。但在混沌系统中,可预测性并不成立。在 Determined 一书中有个例子:我们有以下网格,第一个行是起始状态。下一行是什么取决于一条简单规则:仅当其上面三个格子中的一个被填充时,下一行的格子才被填充(对于一行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格子,只看上面的两个)。例如,从只有一个被填充的格子能发展出美妙的图案。那么问题来了,想象一下
2024年02月02日
  • #106: 表层理解之外
  • 朋友,你好!我辞职的原因之一,是意识到我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当时身边的人都在科技大厂工作,我觉得自己与更广阔的现实脱节了。旅行在我看来是一个很好的与世界相连和碰撞的机会。在还不能实际旅行的时候,我制定了一个 “虚拟旅行” 计划,通过书籍和互联网在家里体验世界。不过很快我就发现,我需要的不仅仅是纸上的智识体验,我需要直接的亲身经历。后来有了机会,我环游世界了四个月。那是我第一次独自旅行到异国他乡,特意不做计划,任由事情发生。大概到了一半我又开始想:虽然在路上和各种人聊天,收集了很多故事和观点,但又感觉没有设想的那样对世界加深了多少理解。我在伊斯坦布尔听当地人讲通货膨胀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但我宏观知识有限,问不出更深的问题;面对吴哥窟精致的壁画而感叹,但又觉得无法把其中的艺术、历史和宗教放在更大的背景下来理解。虽然我身体绕着地球转了一圈,但精神仍然感觉被困在小世界里。那我到底应该怎样更好地认识世界?重新理解现实旅行前,我觉得需要直接的亲身经历才可以加深理解,但后来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理解如此深入,却也没怎么踏出地球。我原来天真的想法可能基于一个错误观念,即现实是有形的,来自直接的感官
2024年0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