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率飞船
  • 曲率飞船
  • @亦银河from 竹白
  • 阅读
  • 简介
  • 用思想熨平身边的空间,一起在曲率驱动下探索生活的边界吧!【 新知|阅读|生活|社会 】
  • 去订阅
收录错误? 点我反馈

文章预览

仅预览文章部分内容供参考,如需完整阅读请前往作者主页或订阅
  • 19:上海来信 2 |食物与爱与我|曲率飞船newsletter
  • 在上海找到了一家很喜欢的独立书店。离公寓20分钟自行车程,已经连着来了三天。书店的音乐品味很好,书的品味更好。每排书下面都会贴一串便利贴,是来自不同读者的随笔。此刻也在书店,手边放着一本小诗集。昨天和同事打了两小时羽毛球,这会右侧小臂还有些酸痛。所以是带着微微的痛感在翻看这本小书,间或敲打键盘。这种细小的痛感很奇妙,像在身体里流淌的辣椒素。是一碗做得很好的川菜里的那种辣味。其中的辣只是提味和振奋食客的精神,并不喧宾夺主地叫人只顾着流汗喝水。还能同时衬托出咸麻鲜香等其他复合的滋味来。肌肉的酸痛感也接近于此,且颇有把熟悉变陌生的力量。原来右手中指从键盘“U”跨到“T”时会拉扯手腕下方的筋。原来顺时针旋转手掌时会牵拉到接近肘部的肌肉。疼痛让身体具像化,就像被烟圈具像化的每一次叹气。借着痛感,身体得以彰显自己精细复杂,却在平日里被忽略的运作系统。今天特意带着电脑来书店,是想记一件上周的温暖事。大概是两周前,拼车时认识了一位同事,广西人。出于我对两广美食的热爱,我真诚地询问了如果去广西玩有什么美食推荐。他说可以试试柠檬鸭。我说太好了我特别爱吃酸的,一定会喜欢这道菜!之后也没怎么联系,直到一周后收
2024年04月01日
  • 18:上海来信|曲率飞船newsletter
  • 嗨!你好呀,这是一封上海来信。要写点什么,要记点什么。抱着这样的想法度过了实习初的一个月,却发现所有可以用来“输出”的精力都被工作和论文榨干,留不下一点来好好记录自己的想法。剩下的时间只想大口输入文字音乐影像。没有力气再自己生产什么。只想闭眼悬浮在他人的思想泡泡里。像傅真形容的福楼拜那样:“比起思考,他更想去感受。” 这封信的邮戳时间因此从二月跨到了三月。今天改完了论文,早早下班,回公寓练了一个小时琴,练的是莫文蔚的境外:    想离开 就离开 跑到地图之外    降落之后一切空白    想回来 就回来 人生不是竞赛    我把明天留在境外练完琴打开这个文档。终于可以不再把这封信的优先顺序后延了。前段日子因为压力大,非常依赖高强度运动带来的畅快感。运动量大幅提升,体能也因此大幅提升。于是仅靠举铁、跑步和骑车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需求,就试着约了公司健身房的免费团课。然后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沉迷crossfit。团队合作型运动真的有独特且难以抵抗的魅力!例如——某次团课快结束(体力几乎耗尽)时教练突然站到我旁边说:“快看她的波比跳,她的波比跳特别标准!” 我瞬间如获神力又做了三组波比跳……现在
2024年03月13日
  • 17:回家过年,做个「真人」|曲率飞船newsletter
  • 1. 回家过年,做个真人 昨天发了条微博说:“每次回家过年的感受都很复杂。像被拽入一个黏糊的漩涡。被爱包裹着飘飘然旋转,常感晕眩,偶有刺痛。”        虽然大体如此,近几年的感受倒是有些细微改变。也许是因为终于到了被当作大人的年纪,在安排过年活动时掌握了更多话语权。但仔细想想,更可能是因为自己逐渐像乐莹一样学会了看心情给苹果。同样重要的是,学会了在选择是否给出苹果时感受自己此时的心境,也与对方沟通这份心境。 可以陪家人看不感兴趣的电视剧,看腻了也能自己钻进山里散步,或是把爸爸拉到坍塌的校舍里听他讲过去的故事。可以陪叔叔阿姨聊家长里短,但不想聊时也能做一个人看书的「奇怪小姨」,不再担心会因此显得格格不入。可以尊重多元的观点,但若是感到冒犯也会认真地回应和讨论。当反抗真的发生时,发现自己遇到的阻力远没有想象中这么大,还附带一个bonus——由于反抗而产生的沟通使其比「默默递出两个苹果」更能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不过,其实也还在摸索妥协和反抗间的平衡,但感到自己总算在老家也变成了一个鲜活的“真人”。一个有喜好,也有嫌恶的人,而并非乖乖听从长
2024年02月16日
  • 16:致我的天才女友:“喜欢你的样子,也喜欢自己的样子”|曲率飞船newsletter
  • 注:本文原是我写给好朋友L的生日祝福。当时写得着急,承诺她这只是初稿。今天终于在地铁上改完了全文。改的时候觉得,这些思绪不仅属于我和她,也是现在的我对亲密关系(广义)的注解之一。因此隐去其中隐私信息和大家分享。送《故事照亮旅程》给你的原因是我很喜欢这本书的概念:“故事可以照亮我们的人生旅程,让我们在黑暗和混乱中的摸索有前辈旅伴的指引,让我们与陌生的世界通过各式各样的人物而相识熟悉,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借助想象找到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 因为与你相识,我幸运地聆听着你过去的故事,也与你一起体验着你正在经历的故事。我喜欢听你和我说童年如何影响自己,也喜欢听你描述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这些叙述堆叠在我的人生故事上,让我常常觉得自己像同时走在两条路上。一条路在脚下,一条路在头顶。后者由你轻巧的语言编织而成,轻盈地悬浮着。不像棉花那样轻,是像蜘蛛网那样轻,是看似纤细,实则拥有极大力量的结构。而这两条路之所以不在同一平面,是因为我们是如此不同的人。我们思考世界和看待生活的方式是这样不同,以至于我们对问题的初始想法总不太一样,我们总走在截然不同的两条路上。阿兰·德波顿在《爱的进化论》里说,“对的人”的真正
2024年0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