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海里游泳
  • 在海里游泳
  • @刘浏from 竹白
  • 生活
    思考
  • 简介
  • 新手创业者记录创业生活;分享关于教育、性别的观察和思考。
  • 去订阅
收录错误? 点我反馈

文章预览

仅预览文章部分内容供参考,如需完整阅读请前往作者主页或订阅
  • 勿念 | 36
  • 亲爱的朋友:你现在身处何地呢?在家,或在家乡,又或者去到了更远的地方。祝福你自在,安康。今年还会继续给你写信。这封信的标题来自我这几天循环的一首歌,岑宁儿《勿念》,分享给你。中间有几句歌词很贴合我的心境。上周 开始搬家 新的景观令人常远望 我望 哪里有海 哪里有港 哪个随风飘荡这个月我的关键词是迁徙。从生活了四年的深圳,搬到了上海。打包行李,坐飞机,找房子,搬入新家,把深圳的行李寄到上海,入职新工作,重新开始自己做饭,还帮室友照顾猫猫,接送它往返医院。这一连串的事在过去20天完成,中间略有情绪波动,总体还算平稳,吃饭睡眠都很正常,身体也健康,我真是很可靠呀。临别前的庆祝新生活会,芷凌、一帆、蛋花、不调给我写了祝福卡片,最后芷凌去机场送了我。到上海第一周,去小伍家,吃了她做的超美味大餐和水果投喂,她的毛线帽也给我带了。对寒冷天气和新环境的适应,也比我预想的要好。可能因为过去几年晒了很多太阳,没有那么怕冷了。也可能是最近运气好,上海的天气还不错。说到适应新环境,我在租房的时候,刻意保留了我过去的习惯。我限定在离公司2km以内,步行和骑车可达的范围内租房。上班不用坐地铁。原因在于我在深圳有段
2025年01月26日
  • 日常念头如万只蝉鸣般此起彼伏 | 35
  • 亲爱的朋友:展信佳!今年快结束了,现在的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希望你穿得温暖,睡得安稳,吃好吃的,晒太阳,和朋友拥抱。因为工作上的变动,下个月我将搬去上海。要离开生活了四年的深圳,去到新的城市,具体要处理、筹划的事情很多,更加有挑战的是心这个层面,怎么真的接受变动,怎么看待自己的选择,怎么告别,怎么重新调整生活里不同部分的比重。留恋、犹豫、忐忑、期待,很多情绪混杂在心里,像衣物上的细小褶皱。我上周去了一趟广州,周五在华南植物园待了一天,周末和朋友去了从化的银林生态农场。这趟行程里晒的太阳,吃的美味食物,在农场、院子,和朋友度过的时间,把我心上的褶皱轻轻柔柔地熨平了。去银林的行程,完全是临时起意。在银林居住的院子,新认识的朋友,也都是刚好在需要的时候就出现了。约的这周末去银林,刚好遇上了农场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活动,番茄生活节。正当我对不同种类的门票,感到疑惑时,偶然在女性生活者联盟的群里,看到有姐妹发番茄生活节的活动推文,问有没有谁会去,我在群里回复。这位姐妹是农场的新村民,也参与了活动的组织,我们从她那获得了两张赠票,又通过她联系到了村内的住宿。我们住进了春华的院子萬蟬集,春华上个月才在
2024年12月23日
  • 意外离世的生命 | 33
  • 亲爱的朋友:向你问好。今天是9月的最后一天,不知你身在哪里,怀着怎样的心情。我们又平安地度过了一个月,深深感恩这份运气。9月我回了一趟老家,爷爷过90岁的生日,因为缺钱,我没有额外给红包或买礼物,而是手绘全家福,装在一个重复利用的木质相框里,画画的过程很沉浸。回家那几天,很多亲戚走动,画画的时间,是难得不用回应外界的时刻。从家人那里获得了经济资助,让我暂时没有那么紧张,开口求助要钱确实是蛮有心理负担的事情,我需要克服这代表“我是弱的,失败”“当我接受了,我就必须额外付出些什么,作为交换”的心理。带着妈妈做的牛肉,我回到了深圳。中秋假期是在深圳过的,约姐妹一起去游泳,看了《出走的决心》,认识了一位刚毕业来深圳的00后妹妹。她是学习植物学的,喜欢热带地区的植物,来深圳后住在青旅,一边找工作,一边爬山。我们有许多共同的兴趣爱好,游泳、观鸟、植物、爬山、骑车,第一次见,大家就说了好几件,将来可以一起做的事情。妹妹身上的热情、追寻、勇敢,让我感佩,不用言说,就是会被吸引。当然,也会有只身一人的恐惧、孤单,我过去也有,现在还是会有。我想苏敏阿姨也经历着。9月还有其他事,我经历了两份工作的面试。尝试
2024年09月30日
  • 练习爱 | 32
  • 朋友你好,这是一封情感浓度很高的来信。我想写一写“爱”。异性恋浪漫爱、东亚家庭和“为你好”捆绑的爱,我常听到的“爱”话语出自于这两种语境。当我对这两种震耳欲聋的“爱”的话语持批判思考之后,我对“爱”这个词,非常警醒,绕道而行。所谓的“爱”中隐藏着控制、贬抑。可现在我想重新发展对“爱”的理解,练习“爱”。这个转变源于前几日听的一期播客(《熊家客厅》最新一期),嘉宾是一位日常会给朋友写小纸条的女士,小纸条是在各种材质的纸上手写对对方想说的话,这些话充满情感,当面说不出口,发微信也不会用这么书面的语言。这位女士心上记挂着很多朋友,还会不定期在自家客厅开PPT大会,邀请朋友来分享ta们感兴趣的事情。嘉宾念了从朋友那里收到的各种小纸条。这让我想起,在读大学时,我也是一个特别喜欢写小纸条的人。外出旅行,会给好朋友寄明信片;和大学好友分开在两地,我们还会手写信;送出生日礼物,也常附带一张手写小卡。我还曾经去自己设计,去木艺店找师傅做了一个木头盒子,收藏了我收到的小纸条。这个习惯渐渐失去了。如今我和朋友见面,也会收到她们给我写的小纸条、小礼物,收到当下很惊喜,可我总也不记得回一张,或者下次见面也提前准
2024年0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