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行错误
  • 试行错误
  • @阿颖from 竹白
  • 科技
    生活
    思考
  • 简介
  • 反复探索,不断试错。如果你也关注阅读、心理、生活、科技、产品,不妨一起走吧!同行的人比目的地更重要。
  • 推荐介绍
  • 很喜欢这样有温情又有思考的文字,融入生活,又能带来一些新思考,特别能有共情,也时常能有阅读、心理、科技等方面的推荐,慰藉之外又能有新收获。
  • 去订阅
收录错误? 点我反馈

文章预览

仅预览文章部分内容供参考,如需完整阅读请前往作者主页或订阅
  • 比起议论 GPT,更好的方式是「用它」|试行错误67
  • 你好!相信最近一段时间,你已经听说了很多关于 GPT 的信息。不凑热闹,等热点过去后,如今再跟你分享关于这方面的探索。不只是 ChatGPT,我想探讨的是 AI 带来的改变。你会觉得 AI 很强大,以后肯定要丢掉工作。大多数时候,与其你听别人说,不如自己真的去使用一下,就会发现,它真的很强大,很强大。有些工作注定会被取代,因为价值不高,但你可以使用 AI,让你自己变强大,进而产生新工作呀。其实,写 prompt,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岗位了,相当于「咒语师」在沟通人与 AI。要知道这个新岗位产生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从去年开始,我已经在用 AI 参与创作的环节了。在第 48 期,分享过「AI 生成,远不止于绘画」,那时还是 9月份。甚至去年用纯 AI 创作了一期番外。AI 进步太快了。所以你看每期,我硬是要塞一张配图进来,不为啥,就是让自己始终有一条腿探在 AI 的河水里,感受它的变化。如今尝试过各种 AI 之后,可以来分享一些感受和想法,分享一些用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题图:人类的伙伴AI 设计师:Midjourney(助手:阿颖)AI 辅助写作写作过程中,存在很多低效环节,创作部分还是享受的
2023年03月28日
  • 见人、散步、聊天|试行错误66
  • 你好!本期分享一些在见不同人后的思考,集中于散步和聊天。这也是一种学习方式。题图:午后散步AI设计师:Stable Diffusion参考艺术家:Takashi Murakami,Makoto Shinkai人类小助理:阿颖01前一周跟林林一边逛书店,一边聊天。这种环境下的发散聊天很有趣,每一本摆在眼前的书,都是一扇窗,拿起来就可以变成聊天的话题。实体书店还是有价值,可以为客人提供「书店散步聊天」的氛围。很多书其实有点类似,道理可谓是千篇一律。我们讨论到「行动」才是关键,哪怕只有5%的改变。灵感类的观点,有它的作用,但如果读起来,类似于 ChatGPT 的风格,我们反而不是很想读。慢慢还是喜欢读那些充满细节的书,具体的故事才能感同身受,具体的建议才能上手实践。一边实践一边学习,慢是慢了,但把一种笨办法用到极致,就会有奇效,就如同 OpenAI 训练 ChatGPT 一样。翻看一些书在讲笔记的时候,我问林林是怎么记录的,他是拍照识别再保存,这针对片段还是挺快的。我也有拍照记录过,发现非常打断思考的过程,而且批量导入也记不住。所以,至今,我用过效果最好的,就是对着书直接键盘打,看起来很慢,
2023年03月21日
  • 🥫阅读碎片罐头(202302月刊)| 试行错误
  • 你好!欢迎阅读「试行错误」Newsletter 月刊,这里是 1月刊,分享过去一个月的各类阅读碎片。(往期:6 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时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希望你阅读愉快。阅读01周末去见了东山。在公园里,到洗手间门口,一位推着小孩推车的妈妈,让我帮忙带她的大儿子去洗手间,她照看小儿子。纯陌生人,但她也愿意让我帮忙。爽快答应,当把她儿子送回去,她很开心跟我告别。虽然我也不善社交,但出门在外,有时遇到一些麻烦或不明白的地方,也需要求助于陌生人,往往他们都会积极帮忙。想起桌沿在文章里提到的「与人连接」:一旦我们试着去和陌生人主动聊天,哪怕是几句有的没的家长里短,也会让自己内心感到快乐。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可能以为陌生人彼此充满敌意、提防彼此,但真的去试着和小摊摊主、门口保安、清洁阿姨、公交司机打招呼的时候,却会发现大部分人都会善良地回应。勇敢地去试一试,即使遭到了冷落,我们既不会掉一块肉,也不会亏一块钱,不是吗?02一位朋友说她不敢休息太久,总担
2023年03月14日
  • 记录让你看到不一样的自己|试行错误65
  • 你好!之前,跟朋友交流,他翻起了以前旅行的照片。一问一答中,他讲出了往日的故事,他有点惊讶自己还记得。他说很多时候,玩回来,就已经忘了。如果不是重新翻看,他早已想不起来。就像我们记不起,前天晚上吃什么一样。如果没有记录,稍微隔十天半个月,印象就会模糊起来。平时出去旅行,我都会想办法在回来后,整理记录成游记。不只是记录去哪里,更多是自己为什么去,遇到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因为这些东西是照片无法记录的。当然回来整理,也是有心理负担,所以,现在出行,经常在各种交通工具或者闲暇时,就在flomo记录。记录一路的观察和思考。游记如果写得这么自我,那主要是给自己看的。(如果感兴趣,可以访问「重庆行」的记录)之前一期,有提到自省,东山回信提到他更关心如何自省。在那期末尾,有提到「记录」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那这期,就结合奥野宣之的《人生笔记》来展开讲讲。题图:人生笔记AI设计师:Stable Diffusion参考艺术家:Alexander Jansson人类小助理:阿颖01《人生笔记》中谈到的,并不是你常见的日记。而是更加有价值的「日志」(log)。fonter在产品沉思录中,介绍 Neil Kak
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