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江望北
- @百万港女的梦想from 竹白
- 付费计划媒体通讯
- 简介
- 关注香港也关心内地,心系祖国又放眼四海。 我开设这个专栏的目的是创作辛苦,需要实质性的数据和回报,才能不断精进自己的内容。输出大量的文字需要有充足的阅读输入储备,我在这篇文章里提到了我订阅哪些内容:即刻精神食粮年终盘点2021 平均每年的内容消费支出在5位数,独享不如共享,多交流也能让分享更有意义。 对这个专栏的初步定位有三大方向,一个是围绕香港正在发生的事情;另一个是围绕香港的街道历史;最后是个人杂记。香港作为中国最特殊的城市之一,既是中国的香港,也是世界的香港。她独特的城市魅力,在发展变迁中遭受的非议,疫情下和运动后的城市韧性,都值得被记录和讨论。而香港的街道就更是凝聚城市历史的集中体现,我曾在即刻上发布过专栏合集,但可惜由于种种限制,图文排版和部分内容有所缺失,我会在这里重新集结成完整版。最后个人杂记会记录我对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个人洞见,以及最新阅读的书籍评论。
- 去订阅
收录错误? 点我反馈
文章预览
仅预览文章部分内容供参考,如需完整阅读请前往作者主页或订阅
- 2023探索香港计划(初版)
- 手边是一本Being HK杂志的复刻珍藏版合集,里面记载着这本专注于本地文化与历史的杂志,近期最得意的作品。感慨有一群如此热爱香港文化的媒体与出版人,能因为兴趣而聚,呈现出许多新香港人都未曾见过的老香港的一面。于是萌发出一个念头,介绍一些应在香港体验的新鲜事,给有计划重返香港旅行,或者首次来港渡假的读者们。虽说香港是一座座商场连接起来的城市,购物是必不可少的旅行中计划的一部分,但香港精彩的故事不胜枚举,不应被消费劫持了对城市探索的欲望。这一计划从脑海中浮现之后,我就将自己从本地人切换为外人的思维模式,有什么能向读者介绍的呢?香港有什么独特的体验呢?这座融会中西文化的城市,与其他中国的城市有何不同呢?带着这样的想法,陆陆续续记录了一些或是实用的贴士,或是十分打动我的经历,或是充满想象的可能性。不知道读者们的旅行计划是如何的,当我外出旅行时,我不会指定严格的计划,除了酒店作为落脚处要提前确定外,我热衷于在城市里探索无限可能。因此在这篇探索香港计划中,初期将会主要分享一些有趣的体验,并不会像一般攻略提供固定的路线参考,还望读者体谅。作为旅客和定居者的心态是截然不同的,我也热诚地推荐大家,在旅
2023年02月04日
- 港式生活|贵价水果
- 偶然的机会下,收到了小红书算法推荐的帖子,内容大意是带你看看香港的水果有多贵。对水果价格门儿清的我,还是忍不住点进去看了这条视频。视频拍得很粗糙,拍了三位数的蔬果,却没有对这些蔬果进行仔细介绍,引发评论区大量讨论。过了几天之后,又在Twitter上看到一位常年在外国居住的外国记者,拍下同一间超市的贵价水果进行评论,点评:有些东西不会变。在网上一搜索,类似的题材早被好多人写过了,也意味着其实这并不算是什么新闻。一篇2017年的英文文章是这么说的,多数在高端生活超市购买水果的消费者,因为健康的原因,并不会考虑来自大陆的品种,尽管大部分香港的食品进口来自大陆。进口蔬果虽然更贵,但更健康,接受采访的消费者表示出对食品安全的忧虑,而从口味上而言,这些昂贵的水果,也有着更好的品质,尝起来更鲜甜。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文章还探讨了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在时令季节的进口水果,在诸多积极原因的加持下,能作为礼品在重要的节日(如春节)送出。昂贵的水果既可以表达自己的诚意,又能展示自己独特的品味与社会地位,还有十分美好的寓意,祝福长辈或亲友身体健康。这远比送酒或大鱼大肉来得特别,而事实上一支不错的红酒也要四位数
2023年01月26日
- 年终盘点|回首向来萧瑟处
- 年终盘点的视角切入点有很多,从世界的、中国的、香港的,甚至再细展开来政治的、文化的、体育的、卫生的……太多太多了,本文无力将所有主题都收录其中,只求将一些影响深远的内容记录下,对自己也对读者有个交待。直到12月31日,新闻里呈现出的世界模样仍然如此陌生,战火纷飞不停,外国陆续对中国实行较为严格的旅行限制,中国坚称目前的优化调整防疫是建立在科学评估之上,多省市的医院取消休假,严阵以待……真是到最后一刻都没能消停。(并没有因为日期走向一年的终点,事情就会发生转机,12月31日的联合早报新闻部分截图)2022辞世的伟人名单,也在人们为庆祝2023而喝彩的岁末时刻,悄悄加上了几个曾经璀璨夺目的名字:95岁的德国天主教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Joseph Ratzinger、82岁的巴西球王贝利 Edson Arantes; do Nascimento、81岁的英国时装设计大师Vivienne Westwood。在中国,知名人士的讣告一长串,来不及收拾悲伤的心情,新的讣告又出来了。日后当我们回想起2022时,注定是一个悲伤垫底的灰暗形象。那些逝去的生命,不论伟大与渺小,不论原因,都已牢牢与这一数字融为
2023年01月08日
- 苦等三年终见通关
- 相信读者已经从各大媒体、朋友圈、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获知,香港即将于1月8日(本周日)起与中国内地通关。此次香港并不算“提前批”,没有获得比海外其他国家或地区更早的特权,而是和所有境外地区一样,在1月8日起前往内地免隔离,只需要获得名额和持有48小时核酸即可。而颇为值得玩味的是名额限制方面,经过香港和内地的沟通,最终拍板的方案是经机场、港珠澳大桥、码头入境香港或离开香港,不受名额限制。不知道读者对这一安排的感觉如何,恒生指数就没有太大反响,1月5日高开后一度逼近21400点,但其后内地公布消息以及香港发布会之后,指数平静如水,但却暗流涌动成交额比过去三日都高,达到1741亿。通关后影响最大的群体是商务、家人团聚和紧急事务,但商界普遍反应不积极,因为正值内地春运时期,工厂陆续工人放假回乡,此时巡视业务的意义不大。家人团聚方面,内地疫情近月在各地反弹,至今仍未完全渡过波峰,与其北上团聚,不如接亲友南下来港过年,或者原地不动避开春运高峰。紧急事务的毕竟是少数,也可遵循预约渠道北上。市民期望最大的就是高铁站重开,不过此次首批开放口岸就暂时不包括西九龙高铁站,主要原因是通关时间太过匆忙,又撞期内地
2023年0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