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夜案头
  • 深夜案头
  • @辣酱from 竹白
  • 阅读
  • 简介
  • 奋笔疾书~
  • 去订阅
收录错误? 点我反馈

文章预览

仅预览文章部分内容供参考,如需完整阅读请前往作者主页或订阅
  • #43 关于产品、运营和用户价值
  • 这是之前在小红书写的一些零碎的帖子,本来还挺受欢迎的,但是我的号丢了,找不回来了,所以在这里做一个备份,本次新增了第三部分。一、关于产品和运营明确一个大前提:公司给用户提供有利可图的价值获取利润,产品和运营是提供这种价值的手段。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用户:就是产品服务的人,比如餐厅服务于食客。价值: 就是你解决用户问题之后,用户的满足感(先粗暴一点,关于用户价值以后专门细讲)。食客吃到美味的食物后,很满足。有利可图的价值:提供这个价值之后,餐厅也能赚到钱。食物能够让用户愿意付钱。这个大前提解释清楚了,我们来说怎么区分产品和运营,这是一个围绕价值的区分方法。直接说结论:产品让价值交换得以发生,运营去放大这种价值交换。他们的核心差异在于,价值的定义和价值的放大,一个是质(本质/性质),一个是量(规模)。什么意思?回到餐厅的例子;价值定义:我们要提供哪些菜品?对应我们要做什么功能才能解决用户问题。价值放大:我们怎么让更多的人来吃我们的菜品,或者怎么让一个人经常来吃我们的菜品?对应我们要做什么活动,用户怎么分层等运营手段才能让更多的人来使用我们的产品。产品和运营的出现是业务复杂化,分工产生的结
2024年01月26日
  • #42 订阅制的消亡?
  • 本文是一个在reddit上关于订阅制的讨论,我觉得很有启发意义,所以搬运分享一下!文末会写上我的观点。Is the Subscription Model Dying for Our Sideprojects? Here’s My Two Cents订阅模式对我们的副业来说是否正在消亡?这是我的个人观点We all get how annoying it is to have a bunch of subscriptions each month. That feeling of "yet another subscription" can make us think twice before getting a new one. It makes sense, but some SaaS service can’t just switch to a one-time payment because of their ongoing costs.我们都知道每个月有一堆订阅是多么烦人。那种“又一个订阅”的感觉会让我们在考虑是否要再订阅时三思而后行。这是有道理的,但一些SaaS服务由于持续的
2024年01月19日
  • #39 问题解决范式:手段-目标分析法
  • 西蒙在他的小册子《人类的认知》中提到过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手段-目标分析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核心在于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以及我们有一个现状,目标和现状之间存在着差异,我们需要用各种手段去缩小这种差距。所以,解决问题实际上就是用各种手段将现状和目标对齐。但另一方面,现状和目标之间差异并不是单一的,甚至很多时候,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异是一个差异集合,正是这种差异的数量之别,导致问题的复杂程度不同。例如,一个上楼的问题,我们都需要从一楼上到六楼,这时候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我们在一楼,我们的目标在6楼,我们的目标和我们的现状之间存在着5层楼额差异,我们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去缩小这个差异。所以我们要解决掉上到六楼这个问题,我们通常可选的手段就有走楼梯,或者搭乘电梯。我们从宏观层面来看,我们和六楼之间存在着5层楼的差异,但当我们在选择手段的时候选择乘坐电梯,但当我们乘坐电梯到3楼的时候,电梯因为故障停止了运行,这时候尽管我们的总目标没有发生变化,但有新的差异被引入,而此时也出现了新的子目标,那就是让电梯正常运行。我们很多的问题解决过程基本都遵循着这样的规律,有一个目标,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要
2023年07月04日
  • #38 不要从历史中学习
  • 被誉为“现代实证社会学”奠基人的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在二战期间将60万美军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一次社会学研究,并通过这次研究得出了6个结论,这些结论都是诸如“乡村出生的士兵比城市出生的士兵更加勇敢” 这样的结论。他对这些结论做了一个推测,当人们看到这个结论之后,他们通常会认为这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他们会给出自己的理由:“乡村生活更加严苛,所以乡村出来的生病比城市士兵更勇敢”,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在报告的后面拉扎斯菲尔德坦白自己得出的结论其实刚好与事实相反,这个时候人们又会反过来说,城市里面枯燥的生活和军队更加接近,城市士兵其实更早的就习惯了军队生活,所以他们更加勇敢。所以你发现没有,对于一件事情,其实人们无论从正面,还是反面都可以解释通,都可以给出自己的理由,然而,可能更值得关注的事情并不是人们给出的理由本身,而是人们喜欢必然,倾向于确定性而非偶然性。而这正是为什么不要从历史中学习的原因,历史就像是一本厚厚的答案书,当我们从历史中找到一个答案之后,我们通常会想方设法让这个答案可以被解释通,无论过程如何。本田效应1959年本田公司以高新技术打入美国市场,并在1962年开始制造汽车,并从1
2023年05月18日